张树新梦断瀛海威全景纪实

  如果没有这起收购与回购事件,瀛海威的名字在纷起的互联网新军中几近被人们忘记。如果不是个性极强并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张树新,一个公司股东间的利益分争也不会惹出这么大动静。如果不是最近互联网界归于冷静,瀛海威事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引发人们深度思考–

  瀛海威惊爆收购案

  8月25日对互联网界来说,是个不寻常的周末。晚七点,一条简短的信息就使记者们从京城的四面八方紧急赶回他们服务的报社。

  这条信息的出处就是沉默两年之久的瀛海威,和两年未在媒体露面的瀛海威创始人、网界女强人张树新。

  “瀛海威出了零收购决议,张树新要以小股东身份回购瀛海威!你等着进一步消息,别走。”记者桌上的电话骤然响起。

  晚9点,一份来自张树新名下的天树公司的《授权声明》传真至报社。

  根据这份声明,和张树新方面提供的全部信息,记者对这起突发事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曾经赫赫有名的瀛海威公司,现在已债台高筑,达12076万元(合1400万美元),债务缠身的瀛海威公司董事会在今年6月23日、7月12日、8月24日连续召开了三次股东会议,占有公司75%股份的大股东中兴发方面提出一项动议:由注册地在某英属群岛的兆比特公司收购瀛海威的全部股权,兆比特的收购方式为零收购,即瀛海威股东以股份换取债务解脱。条件是收购方要在8月31日零时之前将第一批500万美元支付到位,另外的900万美元可以随后支付。

  张树新方面此时提出,作为原始股东,我有优先收购权。

  第二天,所有媒体都是按照这个口径将消息发了出来。显然均没有来自大股东中兴发方面的信息。事实上,记者在日后才发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令记者当时得知的有些消息是片面甚至是不准确的,这也就产生了随后六天中的收购事件像一团乱麻,难以理清头绪。

  六天紧张收购与回购较量

  在8月25日至8月31日的六天中,围绕张树新能否成功收购瀛海威一事,掀起了一个巨大旋涡。由于中兴发方面此前的几天中一概以沉默和回避作答。因此,媒体得知的进展情况一直来自于张树新一方。

  据张树新事后透露,当天晚上,张树新和香港方面开了整宿的电话会议。张树新凭个人信誉搞定了500万美元,钱就存在香港公司的托管账户。同时,张树新还欲聘请世界知名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准备对瀛海威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8月25日,张树新方面向中兴发等股东发出了收购确认函。表示愿意回购瀛海威股权,要求用天树自费聘请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就瀛海威的资产、负债、业务(包括重大合同)作审核调查;与股东们签署一份托管账户协议等。由此,回购的矛盾似乎就集中到了这个账户上。

  8月28日晚9时,张树新方面约见了共30多家媒体,地点选择在华彬国际大厦的一层玻璃厅。

  这天晚上,张树新一身黑色套裙,说话的口气依旧很富感染力和鼓动性。她声明回购瀛海威初衷未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得知零收购的当天下午,我在一分钟之内就决定了我要回购它。”接着她意味深长地说:“我之所以选择在这个透明的玻璃厅里和大家见面,是希望此次交易能够公开和透明。我觉得其中有很大的障碍,我不清楚这些障碍在哪里,但肯定是没有通畅的解决渠道。”言外之意,大股东中兴发方面正在暗箱操作,人为阻止张树新回购。

  此后的两天,关于张树新能否成功收购瀛海威的猜测频频见诸报端。

  然而8月31日上午,中兴发总裁韩旭与记者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长谈道出了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中兴发方面说,8月24日股东会上,决定要出售的不是全部瀛海威的股份,而是中兴发与中兴信托自己的股份,占瀛海威总股本的75%。张树新可以参与竞买,但须将500万美元打入中兴发的账户方算数,但张却不肯。中兴发总裁韩旭认为:“我卖我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要你选账户?为什么你老是提条件?”另外,韩旭确认,兆比特已于8月25日就将钱存进了中兴发的账户,他认为,张树新方面已经失去了优先回购瀛海威的权利。

  当晚,张树新方面再次约见记者。出具了来自中兴发方面的通知,大致的意思是,天树已在8月31日零时起,失去了优先回购瀛海威的权利;中兴发已接受兆比特的指定委托,在国家有关互联网政策允许之前,代持其在瀛海威的全部股权。同时,中兴发和中兴信托的有关人员继续留任瀛海威董事长、董事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职务,并代行使相应职权。

  至此宣布,张树新回购瀛海威失败。

  瀛海威事件带来了什么

  在25日至31日的六天时间里,记者全程跟踪了事件的全过程,也对张树新一方、中兴发一方均做过单独采访。双方的矛盾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中兴发总裁韩旭几次都激动得“噌”地站起来,张树新在得知中兴发方面的最后决定时,也气得大拍桌子。

  双方开始相互揭短。中兴发说,“第一,自打中兴发注资瀛海威以来,出钱的事儿,全找中兴发,这些年中兴发已直接间接为瀛海威投入了上亿元资金。第二,为什么张树新在6月23日和7月12日的股东会上,都说没钱,而到了8月24日突然又有钱了呢?第三,在我们看来,这件事是公司内部的事,不具炒作的前提和概念,张树新是拿这件事炒自己。而且,张树新在整件事情中都是任意猜测,偷换概念!”

  张树新则说:“第一,中兴发方面是流氓行径,你可以把这句话写出去,我不怕他找我打名誉权官司。第二,你们可以看看,瀛海威两年前,一直都是互联网业的老大,现在呢,谁还知道它?这就是中兴发经营的成果。第三,在整个事件中,中兴发是玩了个局骗我们。其实兆比特就是中兴发自己注册的公司,他们承认不承认都是这样。兆比特的法人、董事长、总经理全部是中兴发现有的人,能解释得通吗?兆比特的钱是绝对不会拿来还瀛海威的债的,这话我先放这。第四,更可怕的是,中兴发做的许多事都是明目张胆违法的,甚至是在抽逃国有资产!”

  作为旁观者的媒体和公众,对围绕瀛海威事件最真实的内幕,也许永远不会清楚,因为至少记者觉得,双方都没有完全将客观事实说出来,因此极有可能这件事只是一桩纯粹的新闻。没有人看到双方失去了什么。

  但瀛海威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却值得相关部门思考。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瀛海威类似的事情正在许多公司发生着,只不过他们的股东暂时矛盾没有爆发出来。比如混乱的股权结构、违法的暗箱运作,特别是想方设法绕过政策限制,赴海外上市等等。没有规矩、纯粹的投机行为,到头来影响的并不是一两家具体公司,而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力和价值。

  附:来自张树新方面的最新消息,张树新说这事,只不过拉开了序幕。张树新已聘请了诉讼律师,准备将中兴发告上法庭。张树新本人则起程赴港,要求联交所审查注资兆比特的意科股份的情况。张树新称,事情“一步一步来,要把所有情况整个水落石出!”晨报记者刘书

  张树新与瀛海威大事记

  1995年5月瀛海威(当时名称为北京瀛海威科技公司)创立,当时有两家股东,张树新的天树公司和姜作贤的卧云公司,张树新任总裁。

  1996年9月中国兴发集团决定投资瀛海威,总股本扩充为8000万股,大股东兴发集团与北京信托投资公司占60%,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为600万股。卧云与天树公司的股价溢增,无形资产1360万元加其它股权,比例下调为26%,股值2120万元,张树新继续任总裁。

  1998年6月22日由于持续亏损,后续资金极度匮乏且负债严重,兴发提议把它的股东贷款转为股份(债权变股权),其他股东表示同意,但是有了3000万新股权的兴发集团总股权变为8430万元,股权比例上升为75%,按章程规定可以罢免经营者,兴发与张树新之间日渐激烈的冲突终于爆发,张树新出局–离开总裁职位。

  1998年11月7日瀛海威15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又集体宣布辞职。

  1999年8月始中兴发斥资380万元请来盛名有加的麦肯锡作战略策划。通过一系列整合重组,瀛海威正式由兴发全面掌控。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