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新收购瀛海威 怎一个情字了得

  作者:十里河

  最早关注互联网的人恐怕还记得立在北京白颐路路口的激动人心的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有好事者真的去实地探察,才知道这”向北1500米”就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看,瀛海威当年多牛!

  张树新是中国互联网的功臣。1995年5月,在出国淘金热中,她淘回了互联网概念。并和丈夫一起开始筹办经营瀛海威。瀛海威就像张树新的一个孩子,在百般呵护中成长。1996年,中兴发正式参股瀛海威,使瀛海威的注册资本增加到8000万元。在当时来看,找到参股公司,无异于现在找到了风险投资,但也正是与中兴发的矛盾,导致张树新后来的离开。

  光阴荏苒,瀛海威三个字在媒体上销声匿迹的日子里,互联网已发展到新生代,瀛海威刚刚开始有所动作,就传来负债1400万美金,可能被购并的消息,而且是零收购,即收购者只偿还债务就可以了,不必给小股东钱了。本来张树新当初把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寄养就情非得已,现在听说孩子要卖给别人,当然要抢先把孩子买回来。再说,像她这样的小股东们的的共2000万元的股权,一经零收购,就真的被”清零”了。颇具意味的是,中兴发的总裁梁冶平对此的回答:不是”清零”,而是”归零”,本来股东权益是负的,由于债务的解决,使股东权益归零,还是保证了股东们的利益,为此,中兴发作出了必要的牺牲。那么张树新当然会说,那还是让我来做出牺牲吧,我来承担债务,我要收购。于是说好,8月31日之前,谁先筹到先期的500万美元,谁先收购。

  就在传闻张树新已筹到500万的时候,瀛海威几大股东开了四个小时的大会没商量好细节,却突然冒出了新老两个瀛海威的问题,使本来就一团混乱的事件更加扑朔迷离,再加上中兴发从中作梗,兆比特公司的神秘介入,张树新只能眼看着”孩子”再次离自己越来越远,无可奈何。

  评价张树新的功绩,有人说张树新并没有找到赢利的模式,试问,现在的ICP又有几个知道网站赚钱的完整模式?在张树新和瀛海威时代,惟我独尊,Internet就是瀛海威,瀛海威就是Inernet,”我做什么,什么就是模式”,别人没有权说三道四。也是他们开创了网站广告费用以千万为单位计的先河,后来网站”烧钱”的习惯由此而起,谁又能说这不是另外一种模式?

  瀛海威价值何在?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争购瀛海威,无非是看中了瀛海威的品牌和ISP许可,但瀛海威的价值究竟有多少呢?的确,瀛海威曾经是中国的唯一,可是人间一日,互联网10年,在网络界,瀛海威已经是一个老古董了,就像人们之于算盘,人们或许会谈论它、敬重它、怀念它、感激它所做出的贡献,但却不愿再去利用它,它会被高高地陈列在博物馆的展台上,却不能摆在人们的书桌上。对于网络上后生代的网民,眼里看到的只是在广告中叱咤风云的几大网站,他们听说过算盘但早改用计算器了。网络地盘的瓜分基本已经尘埃落定,即便是再有风云突变也是在更高层次上的重新划地盘,瀛海威能再分杯羹吗?再说ISP许可。有中国电信这个大肚的垄断者占山为王,各代理大把的钞票也只好交了买路钱,所剩无几,只够喝汤,不够吃肉。

  瀛海威的名气很大,但已经不等于品牌价值很大,张树新尽管自己不承认,但她的收购行动是有”瀛海威情结”在里面,价值只是一个幌子。争相收购已经并不是一场有价值、有意义、有头脑的经济行为,倒象是一群江湖人士都忘不了当初的恩怨在斗气,为了收购而收购,抢到手先争口气再说,至于债务,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赔钱的何止瀛海威,哪家网站赚过钱。

  如今的瀛海威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再难打下江山,只能慨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投资者也终有想明白的时候,用网友”倒骑驴”的话讲:谁会花1400万美元牵回一头永远也挤不出奶的”奶牛”,还得天天用上好的饲料喂养它?

  即使张树新收购瀛海威成功,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